雖然我們在生物進食本能與一些生理機轉反應的功課做得還算足,信心也建立得還不錯;但是對於寶寶哭泣、睡眠、安撫、滿足感建立的部分,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在我們後來接觸到一些以尊重觀察寶寶需求為主體,學習如何協助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由大人控制訓練孩子的發展等拆框的觀念衝擊與反思後,對於照顧寶寶的心理特別是安全感的部分又有更深的認識與一大進展。即便後來我們的想法與做法都調整很多,還是決定把成長前的想法與 […]…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或聽過「寶寶天生會自己帶便當」的說法呢? 多數人應該只聽過寶寶沒喝奶會餓肚子或寶寶出生後一直哭是因為沒喝奶肚子餓吧!聽到三天沒喝奶,要嘛不是覺得我們虐嬰就是覺得我們瘋了吧!…
好孕工作室產前課程系列裡頭,有一門由中醫師陳攸旻授課的坐月子課程,因為攸旻醫師現在主要在台南看診,只有一天在台北看診(門診時間),這門課跟陳鈺萍醫師的產前課程一樣都成為絕響啦!攸旻醫師是阿冠在28週發現胎位不正時,阿萍醫師推薦找中醫師針灸炙艾而相遇的中醫師,也因為攸旻在診間就時常提醒到了這個週數要留意胎動數胎動,才會在上課前一天發現小武沒啥動靜時,我開始緊張覺得可能會失去小武。還好睡一覺醒來後小 […]…
當時聽廣播介紹這本書,我覺得他從風土民情去記錄義大利的飲食文化,很有意思(尤其是聽謝哲青說這種文化感較重的書會更有感覺)。也點出為什麼義大利的經典菜色都一定要有地名,因為義大利人說這些都是「地方菜」。而「正統義大利料理」呢?「我媽媽煮的就是。」像極了很多人喜歡問家鄉的味道是啥?就是我媽媽煮的菜。…
在台灣的健保給付與自費產檢項目裡,阿冠除了常規超音波檢查、好奇自己的血糖狀況喝糖水檢測與為了拿到3D照片而做的超層次超音波之外,多數人會做的脊椎性肌肉萎縮症基因篩檢(SMA)、X染色體脆折症篩檢(+SMA)、子癲前症、唐氏症篩檢(羊膜穿刺)、百日咳疫苗等都沒有做,原因在此說明過了:要不要做產前自費篩檢呢?…
看了一些報導後才知道IKEA型錄與《哈利波特》、《古蘭經》並列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圖書。這篇文章對IKEA型錄的「歷史定位(?)」我覺得還蠻恰當的:與其說只是商品購物目錄,倒不如說更反映了不同世代的人,對於「家居生活」的理想模樣。…
說真的,我本來也不太懂。 「同情心(Sympathy)與同理心(Empathy)」是所有父母親都很關心的議題,但是我們自己真的明白何謂同情心何謂同理心嗎?甚至我覺得這兩個詞已經被多數父母或所謂的教養專家濫用了。我原先對這兩者的概念與差別也是有點模糊,直到看了影片後,終於釐清關鍵點也把我的疑惑解開了!本文並不是直接針對影片內容做說明,也不會跟影片中的脈絡一模一樣,而是透過我被解開的點再加入我自己正 […]…
在17世紀時,兒童被認為只是大人的縮小版,兒童的權利不被重視;聯合國大會在1959年通過兒童權利宣言與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強調兒童應獲得特別照顧之必要性。我們要正視孩子是一個獨立人格的人,不再是大人的附屬品,要尊重孩子,他們不只有生理與心理需求也有學習的需求,不能用大人的角度去看待。…